发展速度快。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截至2015年1月,签订并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达到398个,绝大多数是近10年出现的,其中自贸协定约占90%多。目前,欧盟自贸区伙伴国达到69个,韩国达到48个,美国为20个,我国为22个。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自贸区都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多边经贸规则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将自贸区视为助推本国经济增长、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平台,同时希望借助自贸区重塑全球贸易投资规则体系,主导未来国际竞争格局。这直接推动了自贸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规则标准高。自贸区谈判的规则标准水平不断提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自由化水平提高,二是新规则和新议题不断提出。从自由化水平看,目前,自贸区谈判中的自由化水平大大高于各参与方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承诺水平,一般均要求对双边贸易中90%以上的税目数和贸易额产品实行零关税。从新规则和新议题看,传统自贸区谈判主要关注边境上的贸易措施,致力于实现货物贸易自由化,之后服务贸易自由化被纳入有关谈判;而在目前发达经济体主导的新一代自贸区谈判中,涉及的领域不仅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自由化,还包括贸易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内容。
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大。上世纪80年代以来,自贸协定日益成为大国进行地缘政治和经济博弈的重要手段。上世纪90年代北美自贸区建成,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美国应对欧盟加快一体化的战略考虑,在经济上也达到了共赢效果。近年来,围绕地缘利益和经济利益争夺,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商谈自贸区作为重要战略,先后诞生了美国—韩国、欧盟—韩国、日本—印度、韩国—印度等重量级自贸协定。除美、欧外,日本还与印度、澳大利亚等主要经济体启动了自贸谈判或磋商,并加入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俄罗斯加快推进原苏联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印度一改其重多边轻区域策略,在发展与欧盟、东盟、巴西、南非自贸关系上表现出积极姿态,并将其作为实现其全球大国梦的重要途径。
发展趋向大型化。以自贸区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不断加速,其中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跨区域的大型自贸区谈判进展迅猛。以正在谈判中的TPP为例,其谈判国的GDP占全球GDP的近40%,贸易总额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中,美欧双方GDP约占全球GDP的50%,贸易总额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由东盟10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等国参加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则将涵盖约35亿人口,占全球GDP和贸易总量的1/3。大型自贸区的形成将显著改变今后世界经贸格局,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大型自贸区中形成的规则体系将在多边框架下产生更大影响,直接决定未来参与国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多双边交替演进。自贸协定具有对象可选、进程可控等特点,谈判灵活性大,局部贸易创造效应强,具有多边平台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尽管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主的多边体系是国际经贸规则形成的主要平台,但自贸区也一直是这一平台的重要补充。自贸区所涵盖的一些区域规则,有机会通过多边博弈上升为国际经贸规则。可以预见,自贸区和多边平台将继续呈现相互推动、共同推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趋势。
目前,我国自贸区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并逐步积累了经验,为下一阶段自贸区战略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应看到,全球自贸区正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不断壮大、逐步扩散、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重要发展阶段,与一些发达经济体相比,我们在自贸区建设的“质”和“量”上仍然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应更深刻把握自贸区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在自贸区的赛场上敢于和善于做规则的制定者和引领者,真正使自贸区战略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和手段,并为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