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根定向放宽股市只是补涨
从2009年3月起步的全球股市牛市行情,至今已运行4年半,堪称经典的货币推动型牛市,推手是以美联储为首的大国央行全面放水。
不过,多次预警牛市泡沫的经济学诺奖得主席勒开始担忧——当前形势类似二战前夕的1937年,“长期停滞”和“不敢消费主义”这些流行词汇透露了人们内在的悲观主义。按照席勒的周期调整市盈率模式,美股盈率目前已超过25倍,自1881年以来只有3个时期超过这一水平:1929前后,1999年前后和2007年前后。谨慎来看,近期美元强势和大宗商品的熊市表现,显示全球经济仍在衰退泥沼,央行放水只是避免了大萧条的出现;股市上涨,则是华尔街投机者对美联储做多信心的响应。
美联储全力印钞,目的是打通美国股权融资通道,美股自然繁华一时;中国央行印钞,则是给银行债务融资打“鸡血”,膨胀的是“铁公基”项目和楼市价格。截至8月底,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627377亿元,同比增长14.9%(为GDP增速的两倍),在2007年底仅为52.6万亿元。银行拼命放贷,沪综指却从2007年10月的高位6124点持续下行,当下仍屈居在2347点。
楼市松绑 难敌全球需求不足
中国高层日前透露信号——可接受7.5%以下经济增长率。避风港指标美元指数刷新4年来新高,国际市场看低全球需求增长,全球商品价格暴跌,黄金跌至年内新低,资产负债表式的衰退阴影又笼罩新兴市场国家。
一些看空者开始悲观。高盛预测,2014至2017年,中国经济增速分别是7.3%、7.1%、6.8%和6.7%。类似声音加速了热钱撤离中国的风险,考验中国决策者的宏观调控平衡能力——在深化改革调结构和底线思维稳增长之间,如何实现平衡。
具体来说,要化解金融风险和楼市泡沫,须在去产能杠杆的同时,增加净资本规模。对策之一是加大股市融资份额,如提速银行和地产股的股权融资。这意味着即使当前的股市上涨符合政策意图,也可能是“朝三暮四”的耍猴游戏,短期的利多馅饼如IPO控制数量和价格,或在为节后股市融资潮作铺垫。
相比之下,楼市调控松绑难以带来投资增速的趋势性改变,对股市刺激有限。一旦进入房价下跌周期,要扭转经济增速下滑需全社会大动员。从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连续10次降息,隔夜拆借利率由5.25%降至0%到0.25%之间,这并未阻止2006年年中开始的房价下跌周期。同样,2009至2013年的中国楼市火爆,是4万亿财政刺激和数十万亿信贷狂增之果,绝非限购令松绑效应可比。
制度红利过度透支副作用大
钱为何不进入股市?理由是2009年以来的楼市泡沫成了资金黑洞,股市则受制于特有利空持续发酵——全流通后遗症积重难返,以及IPO和再融资迅猛,不得不进入资金持续流出期。
进一步说,无论是沪港通还是国企改革,都可能带来股市利空因素。沪港通是资本项目开放的先声,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因估值更低而奇货可居。混合制改革能否提升国企效率尚不可知,但民企的介入,无疑为减少国企垄断收益和财政补贴提供可能。
短线来看,沪港通和国企改革将是主力短期做多筹码,相信10月有望出现蓝筹佯攻行情,将本轮吃饭行情推向最后高潮。
回头看,今年年初,有19家券商明确预测2014年沪指运行区间,预测高点均值是2600点,低点均值是2000点。可见,当下的2400点并非离谱点位,只是再度上行难度较大。沪综指要演绎自从2011年首季以来从未有过的季线级别连涨行情,实属不易,这需要更多利好来提振股市多头信心。
角色转换游刃有余 定向增发牛股辈出
《红周刊》作者 刘增禄
市场还是那个市场,公司还是那些公司,横看一切如初,但A股定向增发的“戏码”却在“收视保证”和“票房毒药”的角色转换上游刃有余。股谚称“牛市看定增”,随着股指的趋势扭转,今年的定增市场不仅活跃度出现提升,整体市场表现也明显优于同期大盘。
增发热情持续上涨
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9月24日,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有499家公司提出增发预案642次,剔除停止实施、发审委未通过和股东大会未通过的方案,预计募集资金8072.33亿元。与此同时,目前已有215家公司的定向增发方案付诸实施,实际募集资金总额4128.46亿元。
整体来看,近年来定增市场的增发数量及规模呈现了快速上升的势头。统计自2006年以来历年的定向增发实施情况,除了受次贷危机影响的2008年定向增发实施数量和规模有所下降,其余年份,定向增发的数量始终呈现了逐年递增的趋势,从增发规模上看,也仅有2013年有所下降。今年以来,随着市场的逐步转暖,定向增发活跃度再度提升,截至目前4128.46亿元的实际募集资金金额不仅已较去年全年增加了688.28亿元,更是提前刷新了近年来的年度定增规模(表1)。
观察今年以来定向增发的情况显示,增长趋势在月度上也有所体现。今年1、2月份,A股月内发布定向增发预案预募集资金还分别为361.59亿元、293.45亿元,其后规模则快速放大,至8月份,单月已有118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预案发布,计划募集资金规模上升至1630.79亿元。进入9月份,目前也已有98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预案公布,拟募集资金规模也达到了1158.46亿元(表2)。
定向增发规模的迅速扩张与政策对企业并购重组的扶持密切相关,尤其今年以来相关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继3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发布,明确提出了有关简化审批程序、取消下放部分审批事项,以及取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购买、出售、置换行为审批(构成借壳上市的除外)的要求后,新“国九条”也明确提出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7月,证监会还就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大股东成定增“主角”
观察今年以来定向增发面对的发行对象,与以往非公开发行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不同,今年面向大股东或者大股东关联方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明显增多。统计显示,目前604次定向增发的预案中,258次发行对象为大股东或大股东关联方参与,占比42.72%。其中41次的发行对象更是仅为大股东。
大股东之所以愿意斥资全额包揽定增股份,与其看好公司定增后的投资项目密切相关。比如,久其软件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中披露,公司收购亿起联科技以实现持续深化布局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战略,进而提升公司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在实施本次重组的同时,久其软件控股股东久其科技看好亿起联科技发展,为更好地完成本次重组并实现上市公司发展战略,久其科技拟全额认购本次重组配套融资。投行人士分析,无论是公司实体还是自然人,控股股东认购全部定增股份,较大程度上说明他们对公司前景看好。而随着公司股价的上涨,尤其是业绩步入释放季后,大股东的身价也会水涨船高(表3)。
而同样是参与定向增发,但由于申购能力,买卖时机等一些方面的把握不同,最后的盈利情况就相差很大,从去年情况看,伊利股份、浙报传媒等股票的或配基金赚得盆满钵满,但也仍有不少机构因为参与定向增发而惨遭套牢。尤其是一些参与资源类股票定向增发的基金,更是伤痕累累,而这也成为了今年机构参与定向增发热情有所降低的原因所在。
牛市促定向增发受热捧
定向增发活跃度不断提升的同时,增发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增发到底是助涨的“馅饼”还是催跌的“陷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早在2008年的熊市中,中国平安、中国石化、浦发银行等无不因增发融资传言而股价大幅下跌,在彼时的行情中,上市公司推出的增发“戏码”,几乎全部沦为“票房毒药”。但随着市场的转暖,不被看好的定向增发又摇身变成了“香饽饽”。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今年以来发布定向增发预案公司的平均涨幅为33.79%,而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为10.76%。其中,424家公司今年以来跑赢大盘,占比84.97%。定向增发的“戏码”俨然再次转变为“收视保障”。
但统计显示,并非所有发布定增预案的个股都会出现阶段强势表现,同样发布定增预案的福瑞特装、金城股份、同洲电子等个股则并未取得较好的收益,而是较年初出现了较大跌幅。
一般而言,对中小投资者来说,具有以下定向增发特点的公司更值得关注。一是增发对象为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有望使公司的估值水平提高,进而带动二级市场股价上涨;二是增发对象是集团公司,有望集团公司整体上市,消除关联交易;三是增发对象是大股东,其以现金认购,表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发展的信心;四是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较好且建设期较短的公司;五是当前市价已经跌破增发价或是在增发价附近等,定增破发后上市公司对增发对象利益的维护起到主要的作用。在定增实施过程中,上市公司为促成增发顺利实施会促进股价回补;定增完成后,上市公司为了维护增发对象利益,避免其被套也会促进股价回补。
观察发现,今年以来定向增发预案公布后走势强劲的成飞集成、明家科技、丹甫股份、万力达等公司,其目的多为集团公司整体上市、融资收购其他资产、壳资源重组等。而增发预案后走势羸弱的金城股份等个股,增发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则将仅用来补充公司流动资金(表4、表5)。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由于定向增发其无信批及其非公开性,很多公司无论主营业务做得多么差强人意甚至不盈利,一旦发行定向增发股,都会受到众多投资人的关注,从而对股价带来刺激,甚至表现出了定增的过火和偏离实际。近期江西证监局发出惩罚函《关于对江西赣锋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当事人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显示,赣锋锂业在公司实施定增时期,开始接触并购对象,重组并购概念风起,而公司定增募资完成,董事长李良彬出资4000万元认购了204.08万股,当时的说辞是董事长增持,对公司发展有信心。在重组并购的催发下,赣锋锂业快速上涨,李良彬却在今年7月迅速减持,合计套现7000多万元。作为控股股东,李良彬先参与定增,再将其已流通的原始股份卖出攫取高额利润。
(证券市场红周刊)